东莞城团〔2025〕4号 关于做好我校2025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作者:admin发文单位:共青团东莞城市学院委员会浏览次数:792更新时间:2025-01-24 20:06:56
校内各级团组织:
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粤府〔2023〕34号)和《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现将我校2025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申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目的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聚焦服务省委“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不断引导大学生围绕县域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后备科技创新青年人才,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二)专项资金概况
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是广东省政府每年从财政经费预算中划拨专门用于推进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的专项资金。2025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旨在面向全省遴选、培育和资助一批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团队,开展县域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公共服务和科技服务等四类实践研究项目。
1.产业发展。围绕岭南特色产业、海洋产业、乡村集体经济等,通过科技赋能、创意转化、市场运营等方式,助力推动地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2.文化建设。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建筑、特色文化产业等,开发系列文化产品,打造线下文化阵地,助力推动岭南文化创新发展。
3.公共服务。围绕规划设计、教育医疗、法律法治、创新创业、绿美广东建设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推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4.科技服务。围绕县域科技攻关、科创落地、科学普及等,在县域“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发展上提供支持,助力打通县域科创“最后一公里”和科创人才队伍建设。
二、项目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申报者(项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须为广东省内部属、省属、市属及省直部门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以及民办独立学院的中国籍全日制(含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2.申报项目实施周期为两年,自立项结果公布之日起算。
3.申报项目须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价值与现实意义。项目须由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完成,能够进行成果展示,且无知识产权归属纠纷。
4.申报项目须团队形式申报,允许跨校组建团队。项目团队学生总人数不超过15人,应建立梯队式人员架构,由高年级学生牵领低年级学生开展研究,可以指定双负责人。每一申报者同年只能申请1个项目。
5.申报项目须配备3至5名指导老师,其中至少配备一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本科及以上项目团队须至少配备一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指导老师。
6.专项资金仅接受学校统一申报,不接受个人单独申报。
(二)申报要求
1.申报者要求:申报者须品学兼优、善于独立思考、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对科学研究等拥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严谨的学术作风,具备未来从事科学研究或基本素质和能力。
2.申报项目要求:申报项目选题要求紧密围绕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能够产出一定科研效益、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指导教师应贴合项目研究主体专业,兼顾多学科背景,做到校内外协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指导学生围绕选题进行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实验测试)、修改完善项目内容。
3.其他申报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部署要求,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专项资金充分鼓励获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省级荣誉团队积极参与申报,将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推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持续落地深化,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三)结项要求
立项项目结项需要满足两个基础条件,并在研究过程中重点项目需从以下三个方向中选择两种作为项目的具体结项方式,一般项目需从以下三个方向中选择一种作为项目的具体结项方式。用于申请结项验收的项目成果,参与成员必须有学生团队成员。其中,论文的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应为项目团队成员。超标完成结项要求的项目,经团省委和团省委委托的专家组研究,可评定为优秀结项项目。
1.两个基础条件
(1)所有立项项目均需要参加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2)所有立项项目均需要参加“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或“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的校级及以上级别比赛。
2.具体结项方式(重点项目三选二、一般项目三选一)
(1)科研效益方面。重点项目要求在核心期刊或SCI、SSCI、EI、CSSCI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获得“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特等奖或“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金奖可以代替发表论文用于结项验收;一般项目要求发表1篇学术论文,获得“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一等奖及以上或“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银奖及以上可以代替发表论文用于结项验收。
(2)经济效益方面。项目要求直接或间接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包括获得政府或第三方购买服务、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获得收益、竞赛评比获得奖金、助力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降本增效并取得有关证明等。
(3)社会效益方面。项目要求产生明显社会效益,包括获得省直有关单位主办“百千万工程”相关项目活动的省级荣誉、研究成果获市厅级或以上领导肯定批示、项目形成典型案例在县域推广应用获县级或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认可、其他团省委研究认定的显著社会效益(如:重要媒体宣传报道、明显增加群众收益、创造良好就业机会等)。
三、校级评审要点
(一)发展前景(30%)
关注项目是否对应党政工作大局的要求和社会实际的需要,特别是贯彻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的情况。主要考察以下三方面内容:项目前瞻性、效益性、转化前景。
(二)社会价值(20%)
关注项目在县域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对社会的贡献度。主要考察以下两方面内容:
1.项目立意方面:考察是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符合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2.项目作用发挥方面:考察项目结合社会实践、社会观察,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与成效。
(三)创新意义(20%)
关注项目本身设计及后续成果转化方面的先进性、创新性、学术性。主要考察以下两方面内容:
1.项目创新程度:考察项目在赋能产业、文化活化、管理服务和科学技术、或应用场景等方面有一定的创新性、前瞻性;
2.成果转化方面:考察项目团队对于后续成果转化有清晰的思路或研究考虑,项目在与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或赋能传统产业、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四)团队结构(20%)
关注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基本素质、价值观念与项目需求相匹配。主要考察以下三方面内容:
1.团队成员结构方面:考察团队成员是否配备完整、有相关专业人才和团队人员知识结构、组织架构、人才梯度、工作分工的合理性;
2.团队成员能力方面:考察团队成员是否具有整合资源、分析研判的前瞻性,具备基础实战和成果转化能力;
3.指导老师配备方面:考察指导老师配备是否贴合项目研究主体专业、兼顾多学科背景和具备35岁以下青年教师。
(五)项目来源(10%)
关注项目与其他社会实践工作衔接结合的情况。主要考察项目是否有深入社会、行业、实验场所、实训基地,开展调查研究、试点运营、试验论证。在同等条件下,对已参加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或“挑战杯”竞赛的项目可以予以适当加分。
四、其他注意事项
(一)立项评审结果公示前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作为结项验收依据。
(二)用于申请结项验收的项目成果,参与成员必须有学生团队成员。其中,论文的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应为项目团队成员。
(三)已发表论文原则上标注“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会议论文需经团省委和团省委委托的专家组进行判定是否可等同论文以及可等同的论文等级。
(四)严格控制项目人员更换。项目应建立梯队式人员架构,由高年级学生牵领低年级学生开展研究,可以指定双负责人。负责人原则上不得更换,因不可抗力因素(如死亡、重大疾病、残疾、因犯罪或涉嫌犯罪被羁押或判刑、毕业等原因),确需更改项目负责人的,须提交相关证明并逐级报团省委批复同意。新的项目负责人需从项目团队其他成员中产生。更换指导老师须征求项目负责人意见,并逐级报团省委批复同意。更换项目成员需同时经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指导老师的签名同意,并逐级报团省委批复同意。以上更换手续需在项目研究周期内按程序完成。如项目达到结项标准,在结项证书中将只体现更换后的人员姓名。
五、工作要求
(一)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关于高校科研学术行为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申报者(项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如有伪造或者变造申请材料的,团省委将撤销当年申报项目资格;申报项目已决定资助的,将撤销原资助决定,追回已拨付的专项资助经费;剽窃他人科学研究成果、冒用指导老师科研成果或在科学研究中有弄虚作假等情节严重的行为,一经查实,由团省委直接做出终止资助项目实施的决定。有以上违法违规情形的,5年内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
(二)请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此次申报数量不作限制,所有项目申报材料均需要所在学院审核盖章,以学院为单位按时提交至校团委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校团委在统计时以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计算项目所属学院。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年2月21日(星期五)下午16:00,电子版发送至工作邮箱:dczxidea@163.com。
申报书命名格式:××学院+项目负责人+项目名称
汇总表命名格式:××学院+2025年攀登计划申报汇总表
文件夹命名格式:××学院+2025年攀登计划
纸质版提交要求:A表一式一份,B表一式五份(B表切勿出现团队成员、指导老师等个人信息,均为A4纸双面打印,请用订书针装订好,勿用回形针。于2月24—25日(星期一、星期二)19:30—21:00提交至校团委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6E314室)。
(三)为做好数据调研,请申报团队负责人同步扫描下方二维码,如实填写电子表单做好2025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申报信息采集工作。
联 系 人:张国涛(学生)、梁刚肇(老师)
工作邮箱:dczxidea@163.com
办公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6E314室
附件:1.2025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
创新培育)作品申报书(A表)
2.2025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
创新培育)作品申报书(B表)
3.2025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
创新培育)学院申报汇总表
4.2025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
创新培育)各二级学院项目申报分配表
5.2025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
创新培育)立项项目校级评审标准
共青团东莞城市学院委员会
2025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