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城院“挑战杯”省赛斩获“双金”!
作者:admin发文单位:共青团东莞城市学院委员会浏览次数:1855更新时间:2024-05-29 23:51:55
5月17至19日,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在华南农业大学举办,我校两支队伍入围,承载着城院学子敢于创新的精神,与来自全省124所高校的524件作品同台竞技。
经过激烈角逐,东莞城市学院斩获金奖2项、铜奖6项!是在莞高校中唯二夺得两项金奖的高校!入围省决赛项目夺金率100%!
比赛期间,学校副校长康贤刚亲临比赛现场为我校参赛选手加油,鼓励大家为校争光!
下面快来和团团一起认识这些城院“挑战者”,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故事(排名不分先后)
*金奖
1、项目名称:视界不凡——Micro LED面板产业化开拓者
团队成员:方璋文、陈慧莹、李思怡、徐智斌、陈慧均、金尹烨、梁艳、陈杏
指导老师:谢慧英、许峰泓
项目简介:
随着微小间距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迅猛发展,预计未来市场规模扩容至千亿级别。然而当前Micro LED的量产制造过程面临多重挑战,主要包括PCB基板良率低下、芯片发光一致性差以及封装工艺难度大等技术、工艺、材料层面的难题,制约了行业发展。
帆远电子团队通过创新设计电路结构、提升固晶方法、创新封装技术成功开发基于COB 封装结构超密集小间距晶彩Micro LED显示面板。该面板通过超高密度集成封装,能精细展现微小细节;借助自发光芯片技术,出色还原影像色彩;同时运用面板设计逻辑,实现超大尺寸的显示效果。研发过程中,团队有效解决行业技术难题,共获12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为该领域带来了显著的突破和进步。经评测,晶彩Micro LED显示面板成本降低53%,颜色均匀性提升17%,透光率提高64%,在竞品中凸显核心优势,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帆远电子团队结构合理,收支稳健,通过对下游二级经销商售卖Micro LED显示面板,陆续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通过行业协会、展会以及自媒体进行产品推广,拓展新用户。团队通过稳固产业链,线上线下齐发力,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影响创收益,实践引领行业发展。
2、项目名称:急救乐园——打造线上线下应急救护学习基地
团队成员:陈煜、陈晓燕、曹雅婷、刘润洁、陈圳、冯炜文、汪嘉琪
指导老师:李瑶、曹琴、吴玉容
项目简介:
项目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的学习模式,打造中小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学习基地的急救乐园,提高用户应急救护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在玩中有学,学中有用,促进用户自我发展的同时增强其自救互救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意外伤害带来的危害。本项目具体采用两种教学模式,分为线上“玩+学”模式和线下“体验+实操”模式。线上“玩+学”模式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来完成授课,作业以及急救道具的售卖。线下“体验+实操”模式主要分成两个模块,分别是团体模块和个人模块。本项目初衷是在维持自身正差运营的同时,为社会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我国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贡献一份力量。
*铜奖
1、项目名称:温度传媒——数字创意赋能文旅产业
团队成员:顾嘉儿、文韬熙、陈俏艺、李群星、王晞希、钟庆宇、周梓桐、梁爽爽、杨梓创、郑敏怡
指导老师:佘伟将、陈文丽、陈晓萍
项目简介:
温度传媒是一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创新服务的创意设计传媒公司。我们深耕新媒体策划运营,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和品牌特点,提供创意设计和品牌营销方案,帮助客户建立具有品牌特性的形象,打造品牌运营战略实现商业增益。
在运营模式方面,温度传媒主要服务于B端,因此目标用户为传统乡村文旅企业。产品整体划分为两个板块:数字文旅和数字推广。
数字文旅以提供资源整合+数字化包装、文旅商品销售、广告嵌入手段为盈利点,整合当地文旅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特色文化、本土传说故事、特色景点,以此为基础,通过数字创意手段对资源进行数字美化包装。
数字推广主要是 “数字化推广” 服务方案、直播带货、场景化广告三大部分,而“数字化推广”一站式的品牌咨询作为核心业务,在为客户制定互联网品牌战略的同时,具体落实该战略。
在未来,温度传媒三步规划走,联手公益活动的形式,不仅体现出企业社会责任,亦能让数字创意走向世界。
2、项目名称:自适应管道清洗与修复机器人
团队成员:龚文希、杨曦、杜茂炜、陈俊安、张欣钰、袁嘉辰、王志权、张泽民、欧莫斌、陆远琼
指导老师:吴蕾、刘甫、许海童
项目简介:
本产品是具有自适应管道口径清洗与应急修复的自主、智能的机器人,旨在提供高效的管道清洗和修复服务。采用模块化结构,清洗与修复单元都可以替换拆除变径,易于更换,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可进行多样化的选择与使用,实现一机多用,降低购买成本。
由管道机器人机构由清洗单元、修复单元、驱动模块、支撑结构、变径机构、CCD相机及光源(影像系统)组成。三组驱动模块沿圆周方向呈120°均布,驱动模块由伺服电机、减速机、机构等组成,作为独立运动单元,其运动可以单独控制。变径机构由伺服电机、丝杆和连杆机构等部分组成,工作原理是伺服电机经联轴器驱动滚珠丝杠转动进而带动丝杆螺母发生直线往复运动,推动连杆机构改变支撑角度来调整三组驱动模块外径大小,使驱动模块履带与管道内壁保持接触,以适应管道内部直径的变化。机器人支撑结构前端安装有CCD摄像头,可以把机器人检测到的管道内部影像信息呈现在视频显示器中。结合在深入地道或孔洞并完成某特定作业的复杂工程实践,由于通用设备的局限性,机械装置与作业对象的对接存在:进不去、够不着、接不上、单一口径、拐弯难、功能少等等,使用非常局限性等困境,极大地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以及成本。
本产品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在现阶段智能控制与机械的运动及机电控制的基础上,对管道机器人的结构进行创新,变径结构稳固简单,故障率低。整体运动结构更加利于过弯。清洁装置体积变小,解决传统的结构过长不利于过弯,同时模块化设计,除了可以清洁管道还配备了应急管道修复功能。
3、项目名称:东莞巷头木偶与毛织产业融合创新与个体经营对策
团队成员:冯舒琪、杜美华、林群雪、谢恩、钟依柔、梁旨杰、何玲玲、陈燕璇、韩海清
指导老师:代慧婷、陈俊廷、陈婷
项目简介:
巷头木偶是东莞木偶戏的“始祖”,历经30年时间及文化断层和投入的欠缺,巷头木偶戏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考验,其传承与发展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以关注,我们结合东莞巷头一大特色产业——毛织工艺,通过毛织工艺与巷头木偶制作深度融合,打造木偶制作新工艺,旨在结合现代新流行元素,用毛织编织木偶的创想,以多元化形式向大众展示木偶的技艺特色并实现经济价值,让巷头木偶更好地在大众视野里传播和推广,以期保护颇具南粤特色的木偶戏,同时结合新媒体传播,让传统文化在网络社群中拓展。
4、项目名称:新潮派——数字信息技术赋能潮绣
团队成员:廖卓兴、潘心怡、苏靖凯、林薇、陈源、李馨玮、陈盈昕
指导老师:肖慧君、韩磊
项目简介:
潮绣,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粤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刺绣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广东粤东地区优秀的民间刺绣文化,主要产自潮州、汕头及揭阳等地,产品包括传统潮绣、抽纱刺绣、通锦绣等。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致而久负盛名。
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潮绣这一手工业受到巨大冲击,加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实用性和时尚性,传统潮绣的工艺和设计风格并未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出现了消费需求不稳定、市场竞争压力大、手工制作成本高、市场体量不大、销售渠道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使其由鼎盛逐步走向低谷。如何使潮绣走出困境,焕发活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5、项目名称:森鲜运—降碳助农冷链物流包装箱的探索者
团队成员:李菁菁、曾雅姿、林诗怡 、黄海彬 、赵宪朋、陈采琳、林祺祺、李乐凡 、陈婉莹、钟晓敏
指导老师:夏蕾、沈圣伦、陈婷
项目简介:
森鲜运通过配比不同原材料制作出一种耐腐蚀、耐承重、耐冷热、阻燃性高、更为保鲜与降损的适合长途运输的物流包装箱。退换下的箱体可实现100%回收再生,减少包装污染,符合社会降碳需求。
本产品不仅在技术方面实现了创新与落地,自主申请2项专利,所有产品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还实际投入市场,作为221兵团三色葡萄、新疆九牧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指定物流箱投入市场使用且广受好评,获得了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国有、私有单位的认可,检验了其对于促进绿色环保、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
所以,森鲜运保鲜降损果蔬物流箱切合新疆政策环境,符合市场上果农急需降低蔬果损耗率的迫切需求,绿色环保方案更是本团队向社会低碳需求提交的一份答卷,基于以上多种原因、要素、需求,森鲜运果蔬包装箱应运而生。
6、项目名称:渔悦智汇-数字赋能渔业高效发展
团队成员:周子昊、沙伟鹏、夏钰宸、钟婕妤、杨雨洁、徐琳媛、龙乐诗、温嘉琪、冯昊男、刘兆烨
指导老师:陈婷、杨来
项目简介:
本项目的名称是渔悦智汇——数字赋能渔业高效发展。是一个集政、校、行、企四方联合构建数字化平台项目。平台开发中使用智能AI大模型和一物一码溯源为核心技术,打造上下游联动平台。同时响应国家政策,挖掘渔文化内涵,帮助渔文化保护和传承。
在产品功能设计期,我们通过走访农业局、行业协会、企业等机构,深入了解渔业发展的市场痛点,希望利用专业所学,成为传统产业振兴的建设者、引领者。在产品开发攻坚期,寻求东莞知名科技企业技术合作。经过团队努力,东莞松湖渔业明确表示合作意向,并予以推广平台。将“渔悦智汇”与该企业的“一人一口塘”共同合作,预估可带动2000人就业创业,推动东莞水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使用渔悦智汇平台,为渔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支持,以实现渔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美誉度和竞争力;成为渔友一站式购物平台和交流贴吧,形成钓鱼爱好者资源共享,技术互助平台;团队也注重社会责任感,响应国家,立足东莞。挖掘渔文化价值内涵,让渔文化精神内涵历久弥新。
我们相信,“渔悦智汇-数字赋能渔业高效发展”会成为渔业智慧发展的引领者、乡村振兴建设者。
据悉,挑战杯全称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域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的赛事之一,被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是教育部认可的官方赛事。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是我校极为重要的学科竞赛之一。
此次竞赛自今年1月份启动以来,共有157所高校、3.4万件作品参赛,省校两级参赛人数超过10万人。我校此次参与报名的项目团队有239个,吸引了我校超过两千名学生参加,超过两百名教师参与到项目的指导工作中,共评选出28个项目团队进入校级决赛。
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下,我校2支参赛队伍进入了第十四届“挑战杯·广州工行”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其项目涵盖了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类以及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类这两大领域,并获得金奖!
备战省赛决赛期间,学校团委认真组织了校内打磨会,学校多位专业指导老师以及校内外专家评委们细心指导项目团队,对参加比赛的师生团队提出宝贵建议。
经过赛前培训、模拟答辩,校内外专家以及各团队指导老师的不断打磨,城院“挑战者”们锐气风发,驰骋赛场。在属于他们的挑战赛场上,勇于突破挑战,再一次创造了“挑战杯”佳绩。
培育新质生产力,筑梦“百千万工程”。青春正值时,你我皆可“挑战”!东莞城市学院的“挑战者”,我们“挑战”成功!